法律評論與新知

台灣需要更多滯洪濕地與田地!

蔡志揚律師

2011.3月

日本發生芮氏規模9級強震,隨之而來的大規模海嘯,淹沒了仙台市的良田、道路與市區,透過新聞轉播畫面,看到許多汽車在滾滾洪流前疾駛逃命,宛若電影情節,令人觸目心驚。

台灣地狹人稠,過去數十年來人們不斷與河海爭地,面河濱海的濕地與良田陸續被開發成為住宅區與工業區,然而,許多河岸邊與海埔地原本是數百、數千年來提供自然界緩衝與平衡之用,人為的開發與算計,無論如何都難以抗拒大自然巨大的力量。例如古稱「台江內海」的台南安南區,一百八十六年前曾文溪在今西港大橋附近潰堤,滾滾泥砂沖入頓時成為一片海埔地。如今海埔地不復在,已經沒有「內海」可以吸納滾滾洪流,因此前年八八風災的超大豪雨,大水又使得整個台南市安南區幾乎成為水鄉澤國。

連日來電視畫面不斷重播著驚人海嘯吞噬了仙台50公里之沿岸地區,相當駭人。不過至少這片土地還有許多的田地與濕地吸納滾滾惡水,若是沒有這些緩衝地帶,大水直接衝入人口密集的城市、高樓,可以想像災情將宛如電影「明天過後」般恐怖。事實上再高的堤防,也抵擋不了自然界的驚人能量,扮演滯洪功能的濕地與水田,可即時貯存宣洩不及的大水,河岸土地與海埔地,均有緩衝水患的功能。中國古代,大禹就曾用疏浚的方式,利用滯洪帶設法引導洪水排出,成功治理了水患,相對地鯀花了九年時間興築高堤治水,卻讓水患加劇。
近年來全球暖化,氣候急遽變遷,各地災害不斷加劇,濕地與水田具有滯洪減災、調節氣候的功能,實具有非凡的意義與價值。經歷了八八風災,以及看到日本驚人大海嘯的轉播畫面之後,國人應該要更加重視濕地、水田以及河海緩衝區存在的價值,我們實有必要再次省思諸如「關渡平原」、「社子島」、「國光石化」等河海緩衝區開發計畫的風險性,切莫天真地以為通過「環境影響評估」,即可以粉飾太平!

《 回上頁 》